汉字 | 兽 |
字源 | 兽shòu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兽”的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,这个字的左边部件表示猎获动物的器具,右边表示一只犬。金文形体基本同甲骨文,唯一变化是左右部件并列了。小篆基于金文,左边下面增加了“口”部件,右边写为“犬”。隶书基本同小篆形体结构,只是笔画变得横直方正,但文字的表意所在仍然可以通过会意的解构而获取。 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这样解释道:“兽,守备者。从嘼,从犬。”即“兽”是伺守防备的动物,是猎取的对象。而从甲骨刻辞的使用情况来看,“兽”的本义应该是作动词用的打猎、狩猎的意思。而用来指称动物,即和狩猎、打猎的结果相关联,这是由本义所引申而来的意义,表示四足的动物。什么是兽?在古人心中是这样认为的,据《周礼·天官·庖人》记载:“庖人掌共六畜、六兽、六禽,辨其名物。”这六兽,按照郑玄的注解是“麋、鹿、熊、麋、野豕、兔”。通常而言,兽即四足的动物,一般为哺乳动物,也有称为野兽的。作为动词使用的“兽”即狩猎、打猎的意思,例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中说的:“建旐设旄,搏兽于敖。”这里的“兽”就是打猎的意思。这个含义的“兽”后来另外造了一个“狩”字,专门用来表示动作意义,例如“狩猎”。生活中有一些东西也因为取形或取象于野兽,于是就命名为“兽”。例如古人习射,靶子称为“侯”,上面画有各种不同的兽形,称之为“兽侯”;古代的大门的拉环,现在在一些寺庙的大门或者一些仿古的建筑的大门上都可以见到,拉环下面的托就是兽头,这个东西被称为“兽环”;在故宫的建筑中,屋檐的四角上都有兽形的雕饰,被用来避风避邪。由于“兽”给人的印象是凶猛、残忍,因此用来形容一些有类似特征的事物,于是就有了“人面兽心”“衣冠禽兽”“兽性”等等说法。 成 语 衣冠禽兽 禽兽不如 飞禽走兽 人面兽心 百兽率舞 兽聚鸟散 歇后语 老猎手打野兽——百发百中 渔夫赶上鱼汛, 猎手赶上兽群 ——喜之不尽 谚 语 虎为百兽之长, 人为万物之灵。 人有人言, 兽有兽语。 家之于人, 犹如巢之于鸟, 穴之于兽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