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果 |
字源 | 果guǒ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果”的甲骨文是树木上长有果实的样子,树杈上的三个圆形即表示植物所结的果实,是个象形字。金文的“果”将“果实”部分夸张扩大,“果壳” 上有斑点,下面的部件仍然基于甲骨文,从木。小篆在金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省略改进,将“果壳”上的斑点去除,形体更加规范对称,有了一定的美感。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,笔画进一步方折化。 “果”的本义顾名思义,就是果实。这个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,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,普通家庭都会购买水果,因此,对“果”的认识比起其他一些汉字来说,应该更加容易。《说文解字》对“果”的说解是:“木实也。从木,象果形在木之上。”本义是树木的果实。古人认为“木实为果,草实为蓏。”“果”是植物的周期性生长标志,算是一个小的生长终点,于是有“结果”的说法,表示植物所结的果实。由这个意义就引申出指事情的“结果”“结局”,例如“后果”“效果”“苦果”,等等。果实是饱满而充实的,由这个特征就可以将“果”用在“食不果腹”之类的词语当中,表示饱、吃饱的含义。当然,我们现在经常可以见到的“果然”“如果”“果真”等中的“果”,是将“果”借作虚词用,这在古文献中就已经有了,例如《礼记·中庸》记载有:“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这里的“果”就用作果真、果然讲。此外,作副词讲的“果”还有“终究”“终于”的含义,这个含义是从“果”的结果含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,例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有记载:“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国。”其中的“果”即作终于、最终讲。 成 语 果不其然 自食其果 掷果盈车 前因后果 食不果腹 兰因絮果 歇后语 芭蕉结果——紧连心 苹果掉在箩筐里——乐 (落)在其中 碟子里的豆芽菜——开不了花, 结不了果 谚 语 言必信, 行必果。 汗水浇开幸福花, 勤劳种出甜蜜果。 人讲礼义为先, 树讲花果为原。 伐木取果, 杀鸡取蛋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