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死 |
字源 | 死sǐ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甲骨文的“死”字由左右两个部件构成,左边表示一副尸骨,右边表示一个躺卧的人,人躺卧在尸骨旁边表示死亡。金文、小篆与甲骨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,唯独隶书调整比较大,经过演变最后由“歹”和“匕”构成。 “死” 的本义就是表示死亡,《说文解字》 上这样解释说:“死,澌也,人所离也。”澌,尽也。是说人死去,是因为精气殆尽、灵肉相离从而失去了生命。例如《论语·泰伯》中有这样的话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是说鸟在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哀的,人在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。生物的“死”是和“生”相对而言的,“死”之后就不会动了、没有生气了,因此“死”可以表示“呆板”“固执”“不动”。例如四川方言中有“死脑筋”“死木头”这些对人的贬称,“死脑筋”是指的做事思考呆板不灵活,而“死木头”是指不听人指挥,一动不动不做事情。此外还有“死心眼”“死气沉沉”“死水微澜”等。“死”还引申有“尽头”的意思,例如“死路一条”“死期存折”,等等。 因为“死”是生命的终结,因此引申表示“拼命”“使劲”的意思,例如《孙膑兵法·将义》中说:“将者不可以不义,不义则不严,不严则不威,不威则卒弗死。”其中的“卒弗死”是说士卒不会拼命效力。又如“他在水里死挣扎”,这里的“死”是“拼命、使劲、用力”的意思。而我们说的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中的“死”就是来自这个意义的引申,表示达到了一种极致,“非常、很”的意思,有强调的意味;又比如“他死活不认错”,指他无论如何、始终也不认错。 成 语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生死不渝 大难不死 生不如死 出生入死 歇后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——顽固不化 不见棺材不落泪——死心眼儿 谚 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 豹死留皮, 人死留名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