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肉 |
字源 | 肉ròu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人类社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时代,也经历了田猎时代,狩猎的结果必然会涉及兽类的肉体,因此人类在很早就开始接触这个概念。甲骨文的“肉”就是兽类的一块肉的象形。小篆的形体基于甲骨文,只是在形体内部将笔画变复杂了,就像肉的纹理。隶书的“肉”字由于笔画的方折化,已经难以再从形体上进行说解了。 “肉”的本义就是今天通常说的肉,例如鸟兽的肉。《说文解字》这样说解:“肉,胾肉。象形。”即大块的肉。这是对“肉”的形体的最直接的解释。从现代科学认识的角度看,肉包括皮肤、脂肪和肌肉。我们通常会说“皮肉”“骨肉”“肌肉”,等等,都是这个意义的使用。而尤其多见的是用在动物身上,比如“猪肉”“狗肉”“羊肉”“牛肉”“鸡肉”“鸭肉”“鹅肉”“马肉”“猫肉”“鸽子肉”“鱼肉”,等等,这些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,人们的食用对象,我们都常常以“动物+肉”构成。肉是动物身上的肌体部件,是构成这个生物体的重要因素,由此引申到植物果实,于是就有了“果肉”“桂圆肉”“杏肉”“桃肉”,等等说法。 上古汉语中以“肉”指称鸟兽的肌体,而人身上的“肉”则称为“肌”,鸟兽身上的“肉”只能称为“肉”,而不能称为“肌”,这个现象在我们古代汉语中有完整的保留。而现代汉语中对于人身上的肉不再称为“肌” 了,同样也称为“肉”。 成 语 肉眼凡胎 行尸走肉 皮开肉绽 挖肉补疮 髀肉复生 心惊肉跳 歇后语 案板上的肉——任人宰割 吃口樱桃肉塞了嗓子眼——小心眼 豆腐干煎腊肉——有言 (盐)在先 核桃里的肉——不敲不出来 谚 语 老牛肉有嚼头,老人言有听头。 没吃到羊肉, 惹了一身臊。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