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若 |
字源 | 若ruò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若”的甲骨文像一个跪坐的女子正在梳理、理顺长长的头发。金文的形体和甲骨文比较多了一个“口”,跪坐的人形变成了半立的人形,这个人也是正在理顺长发的样子。小篆的形体在金文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,原来甲骨文、金文上面表示人的头发、双手的符号变成了“艸”头和“又”,下面一个“口”。隶书就小篆的形体进行了改变,下面直接写作“右”。 “若”的本义不难看出表示“顺”,引申表示顺从、顺应,例如《谷梁传·庄公元年》中说:“不若于道者,天绝之也。”“若”即顺从、顺应的意思。“若”既然是顺从,引申就有了应允、答应的意思,即“诺”。“顺从、依从”是按照已有的规定行事,因此和“如”字类似,可以引申表示“如同、好像”的意思,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名言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,以及“大智若愚”“大巧若拙”等,其中的“若”都作“如同、好像”理解。同样的,和“如”一样,在这个意义上还可以引申表示“及、到、比得上”,例如《论语·学而》中所说的:“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这里的“若”作“比得上”讲。 “若”在古汉语中常常被用作代词,表示第二人称“你(的)、你们(的)”,指示代词“这、这个、这样”等。例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有记载说:“吾翁即若翁。”“吾”与“若”相对出现,“若”表示“你的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说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“若”即“如此、这样”的意思。除此之外“若”还被用作连词、副词等,最为常见的是表示假设关系,例如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、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,等等,其中的“若”相当于“如果”。 成 语 若有所失 若隐若现 怅然若失 安之若素 呆若木鸡 大智若愚 歇后语 叫花子做驸马——受宠若惊 夏天的萤火虫——若明若暗 关云长刮骨疗毒——若无其事 谚 语 若要庄稼好, 天天起个早。 知子莫若父。 若要人敬已, 先必已敬人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